[運動隨筆] 彰顯超馬運動本質的「神宮外苑超馬賽」

發表於 2012/10/18 6,051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
給讚
收藏

在習慣參加台灣一般馬拉松賽的跑者眼中,神宮外苑超馬賽是「不及格」的賽事,從場地佈置開始說起:起終點沒有標示、沒有氣球拱門、沒有壯觀的起終點truss、現場沒有一面關東旗 (這旗子還是日本人發明的),只有在報到帳篷上掛一面有比賽名稱的小橫幅,我在比賽當中被路過的日本人問說:「這是在比賽嗎?」,真是「素」到令人感覺寒滄的場地佈置。

四張帳篷容納百多人放置物品,晚到的只能自己找縫縫放東西。沒有在沿線放置流動廁所,唯一的廁所是公園內棒球場的,必須離開比賽路線走約40公尺才到。

補給站只有一站,還要離開跑道彎進來才可以使用,沒有私人補給桌子或帳篷可以使用,問了原因,警察不允許在路線旁邊擺桌子。想創成績的跑友必須自己找補給助手準備補給站在路邊。否則就得自己走進來帳篷區找自己包包拿東西。補給站的內容是平常的,熱量的補給品不夠科學,飯團和麵條都需要長時間才可以消化使用,沒有power bar之類的玩意兒。

大會沒有架設整套音響設備,唯一的「音響」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手提擴音器,主辦人使用了兩次,第一次是開幕時,介紹了前十名優秀選手,第二次是半夜,把躺在暖氣口上睡覺休息的跑者「趕」起來參賽。

6小時和12小時組在時間終了時沒有丈量餘數,以最後一次晶片感應為距離,換句話說要計入距離最後一圈必須衝回終點,理由是大會沒有人手。參賽者只有成績證明,沒有獎盃,第一名獎金還是志工 (關家良一) 自己掏錢。

比賽路線是沿著公園外圍人行道,還切一半給一般行人使用,盡量不造成行人的不便。

晶片計時螢幕擺得遠遠的,跑者幾乎看不到,而且每次只能有一個人的成績出現在上面,緊跟在後面的跑者一感應就把之前的跑者資料蓋掉了。

這麼一個陽春的賽事,我們為什麼每一年都去參賽?理由是我們可以學的太多了。它完全彰顯了運動的本質,超馬運動是強調「跑者獨立完成」的賽事,大會只是輔助性質,幫助參賽者完成的任務而已,其他都不重要。大會條件就是如此,不滿意的就自己克服。日本超馬國家隊一軍都不下場比賽,都在當志工,兩位巨星關家良一和工藤真實24小時站在路口,指揮交通,拜託路人讓跑者優先通過。這種服務和呵護的態度是最好的傳承,讓二軍和入門者得以安心參賽。

我們參賽者要離開會場前在整理自己的行李時,想把垃圾找垃圾桶丟,可是怎麼也找不到垃圾桶,原來每一個人都自己把製造的垃圾自己帶走,現場當然不需要設置垃圾桶,現場志工也不需要編制清潔組。補給站水杯使用塑膠杯,喝完志工刷一下水,繼續使用,所以現場從頭到尾只有30個杯子循環使用。

這樣陽春的比賽結果如何?它是全世界第一個24小時金牌賽事,去年5名參賽者成績達到240公里,成為世界第一個也是唯一的24小時金牌賽事,今年更有6名跑者超過標準,又是IAU金牌賽事。

 

跑步新聞 盡在運動筆記*

往下滑看下一篇

抵達終點!沒有更多文章了!

請在此留下訊息,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

跑步足跡 + 30